眼下在太子继位、圣上禅位这件事情上,叶青所面临的处境就是,他能够做的都是无法摆到明面上,甚至是无法让更多的人知道的事情。
原因就是叶青在北地的势力以及他北地节度使的身份,使得他不能像其他朝臣一般,在这件事情上选择上书劝谏圣上禅位。
叶青上书,必然会引起朝臣的反对,必然会使得这件事情走向相反的方向。毕竟,他北地枭雄的这一层身份,让他不管在朝堂之上做什么,都会被人不自觉的认定为是为他谋去利益。
自然,这也跟他多年来不在朝堂之上有关,除了有限的几个衙门被他拉拢了过来外,但还有更多的衙门官员是受史弥远所拉拢,而叶青若是想要在朝堂之上拥有人数上的支持优势,对于眼下的他而言,根本是完全无法做不到的事情。
史弥远经营朝堂多年,在朝堂之上的势力根深蒂固,而拥有的影响力,就如同叶青在北地的影响力一样,绝不是轻易就能够打破的。
大宋朝廷拥有众多衙署,虽然并不是每一个衙署都像六部、大理寺等这些衙署这般位高权重,颇有影响力。但他们的存在就如同话语权一样,虽然没有真正的看得见的权力,但同样可以伤人于无形,可以左右朝堂形势。
大宋朝重文抑武,这么多年来绝不是单单凭靠叶青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扭转过来的。
自立国以来,文人在朝堂之上所造的根基,也绝非是一个武夫枭雄就能够轻易瓦解的。
正所谓人言可畏,御史、言官就像是掌控天下舆论的机构一样,而且往往都是由文臣所任,武将在朝廷的话语权极少极轻,就如同每一个朝代一样,手中拥有重大权力的部门,几乎都没有什么话语权。
文人治国的方式,更是如此,他们并不怕手里拥有兵权的武将,但他们却怕跟他们一样,依靠一张利嘴就能置人于死地的“同类”。
大宋朝廷的众多衙署,就如同后世的各个媒体机构一样,他们手里掌握着话语权与舆论走向,是非对错并不在公道之间,只在于利益之中,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本事儿,绝非是一个像皇城司这样的机构就能够抗衡的,更别提还是远在北地的各路大军了。
所以叶青这些年,虽然看起来极为风光,同样也位高权重,但即便是如此,他也不敢公然跟整个朝廷为敌,反而是通过种种方式来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忠诚,也正是出于对其他衙署的忌惮。
他们或许别的本事儿没有,或许让他们治国安邦,救民于水火之中,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