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达国朝军政,下抵民生律令。而诸子,却皆能所答,甚者犹有良见。”
韩融神采奕奕,丝毫不像是熬了一宿的人。对于两大国学学子的答卷,看的极为认真。不得不说,有些学子有了好的念头,写出来的却显得粗糙。不过,年纪轻轻,双十年华,这份圆润可不是说会就会的。
蔡邕回头注视韩融,言道:“元长,诸子之才学,老夫可比汝清楚。一群黄口小儿,除了高谈阔论外,还能有什么高见。纵是奇思妙想,经彼等纸笔,只怕也变了味道。”
“哈哈,伯喈兄当真慧眼也。正如贤兄所言,融这边正有一人答卷,兄且观之。”
“噢,这帮小子还有高见,能入汝韩元长之目?”
韩融嘴角一苦:“伯喈兄,融又非恃才自傲之人,哪能入不得啊!”
“且做一笑,元长莫要怪罪。”
蔡邕笑着摆了下手,与韩融继续说道:“元长,纵是有些良见,吾等也且待明日再行观阅,今日且散,诸君回去好生休息。明日,怕是要比今日还要繁忙喽。”
“如此也好,吾等养精蓄锐,再鉴良策。”
几位老家伙一散,署衙里的掾属、文吏们也是大松了一口气。略微整顿了一下衙中杂乱后,留下数人看管答卷,余者悉数回去休憩。
长安科举的完毕的消息,飞马连夜传到骊山。
骊宫内,高诚正召诸公卿议事。
所议者,仍旧是西北及西南的攻略。
眼看十月过去大半,马上就要进入冬季,雨雪一落,再行战事已经不可能了。南山那连绵不绝的山脉,再加上与之相勾连的巴蜀群山。一旦下雪,飞鸟难入。
战争是不可能继续下去了,而且刚刚传回的消息,益州内部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和谐。
赵韪手握重兵,盘踞在夺自叛军手中的犍为、蜀郡属国二郡国,还占据了巴郡郡治江州,驱逐巴郡太守赵筰。如今,俨然是要跟刘璋撕破脸皮,大打出手的意思。
也就是说,大周先前伐蜀,确实有些心急了。
不过,两人一时间能否打起来,犹未可知。因为根据传回来的消息,众人换位思考,探讨了大半日的功夫,都没有绝对的把握拿下对方。
再者,还有贾龙等人在峨嵋山盘踞,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整个针对于益州的部署,几乎全被一场心急的伐蜀之战给打光了。眼看着大周这两年之内,是无力南望了,也不知道贾龙、任岐能否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