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好解决,笔下言语虽有委婉,可却仍旧剑锋直指。如此扭扭捏捏,反倒不如大刀阔斧,点名题意,或可争科举之榜。
不错,蔡邕也准备无视土地兼并这个问题。
倒非不知其间弊处,可以说国朝高层,几乎人人尽知。
可那又能如何?
大周现在还没到整顿此事的时候!
王上的威望或许足以震慑所有人,可却并不能保证如此大动干戈,不会对国朝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于争天下有弊无益。
“此人见解独到,足以入榜也!”
蔡邕定了下心神,面带微笑,捋着胡下寸须,与韩融言道。
韩融面色一凛,没有着急说话,而是紧紧盯着蔡邕的面庞。约莫片刻后,方才轻声问道:“伯喈兄,此事不足以挂念于心?”
蔡邕顿了一下,勉强一笑,言道:“元长,良机未至,贸然而行,恐是祸非福!”
“蔡兄,正所谓福祸相依。有所得必有所失,而此事关乎之重,冠天下之首,焉能迟之?且国朝欲以争天下,当有所重,此不失为一利器。”
韩融眉目一横,对于蔡邕的回答显然很是不满意。
蔡伯喈也绷住嘴唇,闭口不言。韩元长最善辩言,自己未必就能压他一筹。况且此事也非自己一言所能决,乃至王上诸卿,都要议上一议。
毕竟,事关重大啊!
蔡邕不说话,韩融拧了下眉头,不由心中一暗。
说起来,针对此事对自己乃至于家族也一样没有好处。甚至,更改田制,也同样会影响大周在士族之中的威望。尤其是国朝的根基,关陇世家。
陇上陇右还好说,多年战乱,世家对于那点时不时就遭劫的田产也看不上眼。其目光,主要放在军方。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凉州处于边地,自是有无数人加入军中,再加上军中高层多是凉州人士,自然对凉州士族子弟多有照顾,比起天天种田强的多了。
而关中,就比较难解决了。
偏偏关中又是大周的腹心所在,承载着整个国朝的运转,轻易难动。
可若是再看远些,等到蔡邕所言的良机到时,估计亦是尾大不掉。那个时候,再想重整田制,难度不知要增长几何。
两人静默了片刻,周围几位阅卷的名士,也都将目光转到二人身上。
“此事且先作罢,还是以科举为重。早日择出入榜之人,也好让王上及诸卿安心,使诸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