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时使用了大量的中小口径火炮,但对俄军经营了6、7年,用大量混凝修筑的堡垒,中小口径火炮几乎毫无作用,只能白白消耗弹药。
结果在整个日俄战事期间,日军的炮弹供应一直都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经常是在一场战斗中把所有库存的炮弹都打光了,不得不像国内紧急调用后备的炮弹,有时陆军挪用海军的炮弹,有时海军挪用陆军的炮弹,等到日军攻占沈阳以后,由于3个多月没有大规模战争,因此总算是积累了一些火炮,但这个时候人民军又参战了。
虽然大山岩,儿玉源太郎都是第一次见识这种覆盖式的炮火打击战术,但两人毕竟都是身经百战的宿将,尽管大山岩自嘲已经落伍了,但两人对新武器、新战术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
另外两人对人民军也极为重视,因此也认定既然人民军采用这种战术,就必有可取之处,而抱着这样的思路去分析,也不难总结出一些道来。
从表面上看,人民军的这种战术对炮弹的消耗量极大,但打击的效果却无疑是极住的,就如同样是100发炮弹,如果是对军队进行打击,分10次打击的效果要好,但对防御工事之类的固定目标,则一次性打出去的破坏力要大得多。
这个道理虽然是谁都明白,但要真正做越来却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能够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并不多,而且无论是大山岩还是儿玉源太郎,都不是这样的人。
正是建基于这样的判断,大山岩才确定辽阳外围的阵地是守不住了,而城外的防线恐怕也是靠不住的,因此只能寄希望在城内防守,和人民军打一场巷战来拖住人民军,为日军的撤退争取时间。不过这一来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大山岩心里也没有底数了。
人民军的炮击共计持,持续了约1小时20分钟,共计打出了约万发炮弹,平均每门火炮打出的炮弹数量超过了50发,虽然这样的火力投送量在旧时空里算不了什么,但在这个时代,是绝无仅有的。而日军的阵地连同阵地面的营地、仓库、炮兵阵地均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绝大多数阵地的毁坏程度都超过了7成以上,有些阵地基本全部被摧毁了。而阵地上,营地里的日军伤亡超过了半数以上,火炮的损失也高达80%。辽阳外围正面的三个阵地基本都被人民军打残了。
在人民军向日军阵地发动地面进攻时,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一则是在炮击中幸存下来的曰兵本己不多,而且建制也在炮击中被打乱,阵地也基本被毁,士气十分低落,当然不可能阻挡得住人民军的推进,二则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