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是在和青岛差不多的时候收到电报,首先自然是送到內阁。这时清廷留守的内阁大臣是庆亲王奕劻、张之洞、那桐、戴鸿慈、荫昌五人。
首先自然是由军机领班庆亲王奕劻观看,而看完之后,奕劻一言不发,将电报递给了张之洞,这也是这一任军机班子的特色,虽然庆亲王奕劻名为军机领班,但凡事都是一问三不知,也决不轻易开口发言表态,什么事都推给其他人议论处理。
而张之洞接过电报一看,也不由得苦笑了一声,华东政*府这明摆着不想和平解决,因此才提出这样清廷根本不可能接受的条件。不过张之洞也能够理解,现在的大局己经明摆着,华东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声望、民心等各方面都要远强过清廷,改朝换代己是不可逆转,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还会让清廷继续延续下去,甚致是还掌握权力,能够让皇室保留皇帝的名号,这己经就是格外开恩了。
在张之洞看来,如果自己是华东政*府的当家人,是决不会允许清廷的皇室保留皇帝的名号,道理也很简单,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虽然华东政*府采取的是美国、法国的制度,不设皇帝,只设大统领,而且大统领有任期的限制,任期满后立刻退位,另选贤者接任。但对前朝的皇室不斩尽杀绝就己是宽容了,更匆论还保留皇帝的名号,因此清廷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赶紧答应下来,否则一但错过,别说皇室不能保留下来,恐怕连宗庙陵寝都要被毀了。
做为军机处仅次于庆亲王奕劻的二号人物,张之洞当然知道清廷的谈判条件,其实在开始的时候,清廷还是比较务实,当时听取了英国的建议,打算采用英国的体制,也就是虚君实相,这一点和华东政*府的条件还是比较接近的,但还是要保留清廷的国号,当然同时也要保证慈禧的权力地位;但在讨论期间,俄国插进来建议清廷,应仿校德俄的制度,实行君主立宪,由君主负责行政权力,华东政*府只负责立法权力,这样清廷还可以保留相当的权力,同时还表示俄国会全力支持清廷,于是清廷也开始犹豫起来,毕竟清廷中还是有相当一部份人是不想放弃权力的,而就在前几天,日本也向清廷表示,支持清廷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而自持有日俄两强撑腰,清廷也自觉有了些和华东政*府讨价还价的底气,于是立刻全面的修改了谈判的条件。
张之洞当然知道,这样的条件华东政*府是不可能接受的,而日俄两国的支持也是靠不住的,但他也十分明智的没有据理力争,因为这个时候争也没有用,还会被人扣上私通华东政*府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