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惠书屋>其它小说>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免费听书> 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 (2 / 4)

的压力,以较少的代价和华东达成和平协议。

但那时的伊藤伊文和其他日本人一样,坚信华东决不是远征军的对手,因此对宫本直拓的建议并没有理会。不过伊藤伊文毕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并不是不能容忍不同意见的,而且他还认为宫本直拓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不随众大流,也是一项很难得的品质,对宫本直拓的欣赏到并没有降低,只不过认为宫本直拓毕竟还是太年轻了,还需要时间历练。好在是这次宫本直拓只对伊藤伊文一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没有公开,也就没有引起什么争议。

而见伊藤伊文没有接受自已的意见,宫本直拓表示自已想去民间搞调查,伊藤伊文经过考虑之后,觉得暂时让宫本直拓离开政坛也好,免得他再发表什么当言论,引起争议。等战争结束,局势稳定下来之后,再好好和宫本直拓进行交流沟通,并且好好教导他。

但台湾海峡之战的结果令所有的日本人都预测落空,也让日本的局势变得更为恶化,而伊藤博文这才想起宫本直拓对这场战争的预测,忽然发现自已原来一直都低了宫本直拓,以训尽管伊藤博文很欣赏宫本直拓的见解,但在潜意识里,还是将宫本直拓看作一个年轻人,虽然思維活跃,见解独特,但缺乏经验,还需要更多的历练和有人来指引,当然伊藤博文认为自己就是指引宫本直拓的人,但现实的结果是,宫本直拓对时局的判断见解都在自己之上,自己根本就指引不了他。

其实在台湾海峡之战后,伊藤博文也十分清楚,日本己经没有本钱和华东对抗下去了,当务之急是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和华东谈判,结束战争,那怕是赔款也再所不惜。

只是心里明白是一回事,但实际的操作,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一方面是在日本国内,由于这么多年的教育和宣传,战争气氛相当浓烈,军方的势力也越来越大,既使是在这个时候,军方还有相当一部份人主张不顾一切代价,也要将战斗继续进行下去,因此很难接受赔款的结果,而提出议和赔款的人,也必然会受到千夫所指,甲午战争之后的李鸿章,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只不过在清国,李鸿章还可以通过辞官、隐退的方式暂避风头,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但在日本可就没有那么好过了,除非是自杀伏罪,否则恐怕有一大堆“天诛”、“人诛”在后面等着。

另一方面,英国的态度也不能轻视,尽管伊藤博文智目“日本应以自己的国家利益来决定采取的国家策略”但在现实面前,也不能不退让,现在的日本确实离不开英国的扶植,因为这一场战争己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