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欲兴’,暗示弥勒下生人间后,将以‘刘氏’建立王朝。即便‘刘氏’不是弥勒本身,也会以转轮王或者月光菩萨的身份,先于弥勒下生人间,为弥勒的下生创造条件。
玄宗闻之大怒,敕下诸道按察使,将王怀古极其信众捕而戮之。
王怀古及其信徒虽然被朝廷诛杀,但其宣扬‘李家欲末,刘家当兴’之谶言,触及了李唐统治天下的根基。整个开元年间,占很大比例的妖贼、妖人作乱,都与刘氏有关。
开元三年,玄宗颁布《禁断妖诈等敕》、《禁白衣长发会》诏书,指责白衣长发信徒‘假托弥勒下生’,传播妖讹、妄说休咎,要求地方刺史、县令对弥勒信徒的聚会结社严加查禁。
除王怀古案,天下诸道重要的叛乱尚有多起:
开元十三年五月庚寅,洛阳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尽擒斩之。
开元二十三年冬,东都人刘普会反,伏诛。
开元二十四年五月,长安醴泉妖人刘志诚作乱,驱掠路人,将趣咸阳。村民走告县官,焚桥断路以拒之。其众遂溃,数日悉擒斩之。
因此,玄宗对‘卯金刀’非常敏感,杨贵妃的族兄杨钊就因为名字中暗合金刀图谶,恳请玄宗为其赐名杨国忠。
由此可见,只要是李唐皇族遇到统治危机,‘卯金刀’、‘刘氏当王’这类谶语就会再度泛起。
有一事耐人寻味,弥勒教乱和刘氏叛乱多发生在幽冀一带:刘灵助,就是燕郡人,又曾担任幽州刺史。
王怀古是幽州附近的贝州人。更早的刘僧绍,也是起兵幽州,自称净居国明法王。在刘僧绍起兵失败后一年﹐冀州沙门法庆自号大乘,起兵造反。都是在同一地区。
为何很多弥勒教乱发生在幽冀一带?
我个人以为,恐怕是这一带弥勒信仰比较昌盛。另外也有可能与《首罗比丘经》宣传的月光明王将在黄河以北,弱水以南出现有关。
……
随着朝廷对弥勒教的打压和弥陀信仰的兴起,弥勒信仰开始淡出佛教主流,武周朝几乎可以和释迦佛分庭抗礼的地位已经是‘明日黄花’,弥陀信仰和观音信仰也远远超过了它。
被正统佛教打压的弥勒教进一步走向极端和暴力,一旦天下动荡,弥勒教教徒很可能会趁机起事。”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