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讲完了造园术中的‘掇山’,该讲‘理水’了。”
徐太傅抚须笑道:“好好好,你们想听,我就讲。现在对‘掇山理水’感兴趣的年轻人可不多了。
子曰:‘水有五德,德、义、道、勇、法,君子遇水必观’。山主静,水主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庄子曰:‘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东晋戴逵的《水赞》:‘水德淡中,泉玄内镜;至柔好卑,和协道性。’
因为水有如此之多的象征,自古文人墨客寄情于水,也通过园林庭院中抒发情怀。比如亭台阁榭临水而建:‘经竹而西,出于水澨,有石可坐,可而濯,曰志清处。’
理水的要诀在于:‘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以写意的手法构筑水景。湖、池、河等静水为主景,辅以溪涧、泉涌、瀑布等动水之景。
一般来说,水景占园林面积较大,亭台、阁榭、假山、林木等都绕水而建,通过园内水系将全园景色串联起来,构筑成为一个整体风格。
‘水无形而有万形’,曲折随形等属性,如同山水画卷中的留白,发人想象。通过‘大水宜分,小水宜聚’的理水手法,还能营造出空间错觉,达到‘小中见大、远近错落’的效果。”
郦雪璇好奇道:“太傅,‘大水宜分,小水宜聚’?”
太傅道:“大水相当于湖景,你们虎贲军女营所在的西内苑就是用堤桥分成三海,杭州西湖用堤分成里湖和外湖。夕阳西下,烟波浩渺,天光云影。描写大水的诗篇,莫过于《滕王阁序》。王子安提笔就作:‘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小水相当于庭院之水,聚合成片,辅以假山、莲荷等花木。到了夏天,睡莲绽放、碧荷连天。有荷塘月色、莲开鱼游之意趣。
世家名门私家园林的水面也颇大,可谓中水。用岛划分,因地制宜分割出水域空间。通常有这几种范式:一池三山、曲水流觞、风水格局、小桥流水、抚琴听瀑、花港观鱼、
其中,‘一池三山’是园林理水的经典范式,尤其是皇家园林。皇家园林中的水多为活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