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摄影机,会用来拍摄张毅你的正脸。你一开始是坐在桌子的左手边靠后一点,一段对话结束后,你操纵着电动轮椅从桌子右边出来……”
听完,张毅想了想,“方导,我觉得我可以坐着轮椅从桌子的左边出来,这样不用切镜头,画面看起来可能会比较流畅一点。”
“左边?”方远思考了一下,摇摇头,“不行,你从右边出来效果会好一点。因为到时候阳光是从右边的窗户照射进来的,所以你一开始是处在阴影里,然后从右边出来,将身体渐渐暴露在太阳光下。光影的变化跟人物的心理有关系,在这个镜头里……”
在拍《彗星来的那一夜》时,方远深知自己能力不够,所以只是单纯的在拷贝原版,但随着阅历的丰富、经验的增多,他开始不断往电影中添加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设定上的改变,还有镜头语言等等。
眼下这部电影最能说明他的改变,不论是人物设定上的调整,还是暗藏深意的镜头,这些东西都是方远成长的体现,证明了他逐渐在往一个优秀导演的方向去靠近。
一开始是全盘套用前世的剧本和镜头语言,成长到现在,他只是借用了剧本的一个大框架,然后不断往里面填充自己的思考。
再往后,也许有一天他连这个框架都不需要了,而是真真正正的拍一部属于他自己的电影。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了,眼下最重要的还是专心把《触不可及》给拍好。
“哦,这样啊,我明白了。”听完方远的讲解,张毅恍然大悟的点点头,原来一个简单的位置变化,其中还暗喻了人物心理的改变。
一旁的张凯也是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大为惊讶,没想到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镜头,里面竟然还藏着这般深意。
“好,我继续说了,到时候这里还会有一个摄影机位……”
……
27日,剧组所有人员到齐,大家摩拳擦掌,就等着开机那一刻。
时间一晃就来到28日。
一大清早,豪宅的庭院里就聚集了不少人。
这些人都是《触不可及》剧组的成员,此刻聚在这里就是为了参加电影的开机仪式。
在庭院里,鞭炮是不能放了,不过用音响播放一下声音还是可以的。
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的鞭炮声,一连串流程走完。
最后,方远作为导演,亲手揭开了摄影机上的红布。
“开机大吉。”
“开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