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道嗣之所以这么做,是在观望,江南之战,陇右之战以及陇右西部七州之地的收复,几场大战下来,赵智的威望被推到了顶点,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与杨道嗣争斗纠缠了多年的刘桀,选择了离开,他的离开,导致左相一党的瓦解,朝堂上,杨氏一族彻底占据了主导位置,风光一时无两。&1t;/p>
但也就在这个时期,杨道嗣变得越来越低调,几乎没有了任何声音,就算上朝,也少有意见,多听多看,少言。&1t;/p>
刘桀的离开,左相一党的瓦解,朝堂上的均衡已然被打破,这样的局面,杨道嗣不愿看到,赵智更不愿看到,不管是杨家独大,还是赵智独大,都不是一件好事,若是没有其他势力制衡,杨家的权利膨胀,将无法得到控制,到了一定程度,会生什么?反观赵智,也是如此,只有忌惮,双方才能互有妥协,也才能共存,这是基本原则,若是没有了这个基本,那就只能有一个结局,你死...我活。&1t;/p>
所以,赵智一定会有所动作,只是这个动作,会以何种目标为前提?&1t;/p>
赵智重组政事堂,任命李忠为兵部尚书,建立新的左相一党,其中的过程,手段不可谓不高明,更是狠辣,非常强势,这就引起了杨道嗣的担忧,赵智这一系列的动作,意欲何为?&1t;/p>
最终,对于杨炳林的那番动作,杨道嗣选择了沉默,以他为前沿,去试探赵智的心思,也不失为良策。&1t;/p>
在随后的很多事情上,杨道嗣都是主动的妥协与退让,包括刑部尚书王仁锆,工部尚书岳继明两人的免官罢相,杨道嗣都是没有任何动作。&1t;/p>
随着杨道临交出兵权,赵智最终有了动作,几次主动召见杨道嗣进宫面议,看似只是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但是其中的味道,外人又如何能知?&1t;/p>
赵智的几次召见,杨道嗣都是提到自己已然老迈,可能做不了几年了,而每次杨道嗣这么说,赵智便会提到杨道临,对其大加赞赏,言其有治国大才,可堪重用。&1t;/p>
两人君臣这么多年,有些话,不说比说出来,更为美妙。&1t;/p>
杨道嗣表明自己的态度,刘桀走了,左相一党没有了,这块蛋糕,我绝不会染指,你赵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