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让人奉上了第一份答卷。
熊槐将竹简一看,见到竹简上名字的昭奇,心中一动,没有抬头,直接一边看着昭奇的答案,一边向台下的景翠问道:“令尹,这昭奇是何人,可是我公室中人。”
景鲤立即应道:“大王英明,这昭奇正是昭氏族人,原是太学学子,应诏参与考核。”
熊槐一边看着,一边点了点头,然后目不转睛的盯着昭奇的答案。
随着竹简一卷一卷的,在看到第三卷的时候,熊槐不禁皱了皱眉。
这昭奇的答案,从第二卷开始,便已经离题了。
熊槐自己问的是何以富民,但是,昭奇给出的答案却变成了富国。而且,昭奇文理间对百姓的强硬以及严酷,更让熊槐心中不喜。
楚国的问题,的确是百姓逃税避税,收不上税,但问题的根本,不是法律很松驰,或者执行不力,给了百姓可乘之机。
而是楚国的税负太重,不,也不是税负太重,而是太少的人承担了太重的税负,让百姓难以承担,不得不逃亡。
熊槐一边在心中评估,一边将昭奇的答问看完。
接着,熊槐沉吟了一下,这个满脑子都是贵族思想的昭奇,便有了去处。
想着,熊槐便将竹简收起,放在一旁后,笑了笑:“好,不错,虽然偏离了寡人的问题,但是治理国家的策问,也算是可造之材。”
下方的景翠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
这次公族中人,因为那些精英子弟不屑参与各县属吏的考核,故而没有参与其中。而这昭奇,因为是本身在太学中,又因为与人斗气,故而才参与考核。
虽然昭奇的策问严重跑题,但是昭氏中人,就他答得最好,故而才被景翠选上。
接着,熊槐再次观看了数人的策问,中规中矩,大而空泛,言之无物。
到了第六人,熊槐一看,依旧是寻寻常常的以国家大策入手,以道家无为为本,论述治国之策。
但是,当熊槐看到第二卷,策问突然笔锋一转,从土地水利气候粮食价格论述增加农民收入的变法,接着又从粮食的交易扩张到整个国家市场的规范交易(统一价格、统一度量衡,限制商业等等),以论述国中所有百姓各有所得的办法,最终让整个国家的重心全都转移到种田与打战上来。
看到这,熊槐眼前顿时一亮,这是他看到的第一篇具体论述增加百姓财富的策问。虽然其中有许多东西都略显激进,但是,这一篇策问无疑是言之有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