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5章 争 (1 / 5)

第535章争

吏部。

文选清吏司郎中冯扬面带倦意的坐在书案后面,低头扫了眼亲信下属刚呈送上来的公文,一时却懒得翻开来细看,将头枕在椅背上,微眯着眼问:“选中了多少举子?”

“初筛下来,共计五十九人。”

为首的属吏忙禀报道:“头等的一个没动,大多是从二等和八仙里挑的。”

夏朝开国毕竟才六七十年,进士还不似前清后期那样泛滥——当时想做偏远地方的知县都要先候补,什么时候补上还不一定,因此一些富庶州县的八九品官也有大把进士抢着去做。

通常来说本朝进士起步就是七品——当然了,一些肥缺要职,从七品、乃至八品也有人甘之如饴。

但再往下,那就不是补缺,而是羞辱人了。

所以为了尽量拿下工学里的官职,免得那些泥腿子做大,吏部特地将今秋举人大挑的分派押后处置,为的就是找人填补那些从八品、九品、乃至从九品的缺。

所谓的秋季大挑,乃是举人迈入仕途的主要途径。

按朝廷规制,但凡三次参加春闱不能考中进士的,都可以申请与秋闱同期举行的大挑,然后按照考评结果作为进士的补充,授予七品至九品不等的官职。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参与大挑的人都能当官,通常每轮考评二十人,会有三人被评为一等,继而角逐七、八品的官职。

另有九人为第二等,通常也只能充任八品以下的小吏。

剩下的八人除了惨遭淘汰,还被戏谑的冠以陪绑八仙之名。

话说赖大的儿子赖尚荣,原本是没资格参与本届大挑的,所以他家当初才准备了足足一万五千两银子,准备以远超市价的价格拿到外放知县的名额。

结果却因受焦顺牵连,愣是没能把银子送出去,所以只好改走工学的门路。

这且不论。

却说冯郎中听完下属的禀报,微微颔首道:“多挑几个也好,你们这阵子费费心,争取再把人过一遍——尽量选出身差一些的,免得受不了寄人篱下的闲气,再闹出挂印辞官的事情来。”

下面属吏刚要恭声应是,又听他道:“但也不能太差,不然一旦把持不住迷失了本性,再想调换可就难了——这一点尤为重要,最好是那等无需点拨,就肯自觉维护读书人体面的!”

几个属吏面面相觑,脸上都显出几分难色来。

真要是坚毅不拔,家世又不太差的人,怎么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