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手头上只有266万,要拍出七八百万才够。
“看看这幅画。”苏璟拿出从沈宏那买来的山水画,买下之后苏璟才知道,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这幅画假得不能再假,无论从轴杆、纸质、墨迹看,都暴露出是现代临摹之作,而且临摹水准只能说过得去。其实吴道子的代表作《天王送子图》,遗存下来的也不是真迹,而是宋人李公麟的临摹本,不过临摹本也分档次的,苏璟手上这幅临摹本无疑入不了流。也正因为如此,之前根本没有人买。
“解开看看吧。”苏璟释放精神力,从画边缘缝隙钻入,然后沿着缝隙,缓缓将表层掀开,这若是要靠手,恐怕需要很高的技艺,要不然很容易撕坏里面的画,不过用精神力从里面分隔,倒是简单得很。撕开一个角落,露出了里面发黄的纸质,以及水墨画的一角,是几根竹子,和几列的字。
苏璟继续剥开,不一会儿便将表层完全撕开了,整幅画露出来,上面只有几根竹子和两块竖立的石头。简简单单,虽然苏璟不懂行,但感觉这幅画意境高雅,比解开之前出色很多。
“查查看是不是名画。”苏璟根据画上面的字,以及红色的印章,上网查资料,过了一阵子,还真给他查到了一些眉目,露出了惊喜之色,“这莫非是——郑板桥的《竹石图》?”
郑板桥是清初著名书画家,也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书、画”三绝的全才画家,他的绘画成就极高,尤擅画竹石,细枝粗叶,瘦劲孤高,格调超人,所画之兰突出山间野气,用笔秀逸,幽香扑人。
有趣的是,郑板桥跟一般文人不同,数千年来的中国文人,大多是耻于谈钱的,大多以为俗不可耐,而郑板桥却有着独到的雅俗观,以为拿画换钱没什么可羞耻的。
30岁时的郑板桥,教书已经难以糊口,于是就到扬州以卖画为生,当了10年的职业画家,就是他在后来担任-县令期间,认为“苟不入仕途,鬻书卖画,收入较多于廉俸数倍”,并想好了自己的退路,要与李姓的朋友一起卖画为生,在《署中示舍弟墨》的信中写道:“速装我砚,速携我稿,卖画扬州,与李同老”。果然,他辞官之后,一直到病逝之前一直作为职业画家,卖画谋生20年。
作为一名职业画家,郑板桥郑板桥画作的存世量比较多,据统计约有7000多张。不过这其中,真伪参半,赝品充斥拍场,也有人说“真迹尚不及十分之一”。
“这不知道是真迹还是赝品,若是真迹就发达了。”苏璟看着眼前的竹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