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53章 C模式 (2 / 4)

,就纷纷对这两国的企业进行剖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两套不一样的企业模式:A模式和J模式。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区分,来判断一家企业做的是A模式还是J模式。

如果是企业内主张的“咨询”,那就是A模式;如果企业内主张的是“企划”,那就是J模式。

在制造业的理念里,A模式就主张生产线剥离,以品牌化为主,比如最典型的戴尔、苹果,旗下一家工厂都没有;J模式就是上下游全包,从头到尾什么都干。

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势。

国内的公司都是后发者,所以就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要么是A模式,比如小米、联想这种;要么是J模式,就像华为、格力那种。

不过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国内改革开放后早期进入国内的主要外资是日资,老一辈的掌控着话语权的那些人的办企理念都是受到日企的深刻影响,学习J模式,就是主张一家伟大的企业都应该是从上游到下游什么都做的。

要是有什么环节你不做,学美国那一套,那就会认为你是个空壳,你是买办,你缺乏核心竞争力。

可长期学习J模式,有些行业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比如钢铁产业。

曾经国内的钢铁产业太落后了,国内一年的钢铁总产量还不如日本一家钢铁公司几个月的产量,差距太大了,就痛定思痛,学习日企钢铁厂,在70年代末就花了很大的价钱,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给学了过来。日企对国内也有亏欠,所以毫不保留,把很多核心的提炼技术也提供了,还手把手的派技术员过来指导,让国内有了现代化的钢铁厂。可后遗症这些年已经出来了。

日本是个岛国,没有矿产资源,他们的铁矿都是从澳洲进口的,所以他们研究出来的提炼技术针对的都是澳洲的铁矿。国内的钢铁厂照搬全收的学过来,也只能是提炼澳洲的铁矿。

要知道,国内的铁矿存量可不比澳大利亚差,可两国铁矿的品质不同,提炼技术也不同……以至于国内的钢铁厂根本就不会精致提炼本国的铁矿,国产铁矿用不上,这都几十年过去了,还是要依靠进口澳洲铁矿来炼钢。

这就是J模式的一大诟病了。

太死板、太僵化,产业线太长,变革能力太弱。

不仅是钢铁产业,现在日本的所有行业所有大公司都面临了这样的困境。

相比之下,A模式就灵活多了,没技术不要紧,没技术你找有技术的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