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什么名字?怎么这么大年纪了还来考科举?”朱由校转头看着沈庭筠问道。
“回陛下,他叫王徵。”沈庭筠连忙说道。
显然徐光启用自己的马车来用来送王徵让陛下多少有些怀疑,所以沈庭筠没有迟疑,决定把王徵的事情都告诉陛下。
只不过听到这个名字之后,朱由校就愣住了。
对明末的历史了解一些的人,大部分都应该听过王徵这个名字。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虽然没有卢象升、孙传庭他们那么有名,但是这个人的作用很大、很重要。
“陛下,王徵的父亲是个擅长数学的私塾先生;舅父通晓兵法,善制器械;王徵本身的学问也是很好,二十四岁便中了举人。”
沈庭筠在不断的说着,但是朱由校却没有继续往下听,因为他的脑海之中不断的浮现着这个王徴的资料,他越想越明白。
王徵这个人与徐光启一样都是西学的领导者,两人被后世称为南徐北王,是对两人非常高的褒奖。
王徵之所以这么多年都没有考中科举,是因为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科学上。
而且王徵对思想上非常的有想法,认为大明的思想出了问题,学问风气很有问题,官场贪腐横行,各地军队没有战心,这个国家出问题了。
王徵曾经求助于佛教,后来又转信道教,给自己取了一个道号“了一道人”。
而后在发现道教救不了国家之后,王徵又转向了天主教。
在萨尔浒之战以后,王徵曾经给朝廷上过书,大力提倡实学,希冀能藉此富国强兵。
王徵在入京会考时曾以举人身份上书皇帝,愿以“布衣从戎”报效国家,积极练兵备战。
后来,王徵参考古代诸家兵书,写成《兵约》一书;不久又著《客问》一书,具体地提出了制敌方略。
这是一个心中还有想法的报国之人,与徐光启一样;也纠结于大明与西学之间,入了天主教之后却因为没有子嗣的纳妾问题活得十分纠结。
同时对力学,风学机械制造都有非常深厚的研究。王徵编写了一本新制器图说,阐明了很多他的想法。
可以说这个人是明代科学家之中造诣非常高的一位,无论是在力学,还是在机械制造都有非常高的天赋。
同时,他也抱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人。
王徵五十多岁入仕,间任直隶广平府推官、南直隶扬州府推官及山东按察司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