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惠书屋>其它小说>超级农业强国怎么不更新了> 第152章 外资公关战反击(1/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2章 外资公关战反击(1/3) (2 / 3)

具体来说,就是告诉国内用户如何参与大豆国际贸易,但是掌握与否,那就要看你们的能力了。

而很显然,以结果来看,中方并没有掌握相关市场运作规则。

他进一步回应说,去年的高价格是一个典型的市场供求案例,上涨是因为中方需求增加,后来下跌是因为供给方面发生了骤变:与原来预测不同的是,美国大豆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大丰收,直接导致了国际大豆价格的狂跌,正是这一跌最终造成了中方大豆危机的爆发。

随即他又详细介绍了美国农业部相关数据的预测和公布流程,总之就是绝对保证了公正、客观和透明。

但他同时承认,“数据预测往往是不正确的,预测也从来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

“对于中国企业和进口商而言,美国大豆协会只是个桥梁。如果希望得到最全面的信息,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进入美国市场中,包括现货市场和芝加哥期货市场,就像岛国、南韩和许多其他地方的企业那样。”

他最后建议道,“而一旦直接进入美国市场,中方的进口商就会对美国的市场、美国的系统、美国信息的可靠性等有更深刻的了解。这些方面做到了,那么关于美国农业部数据准不准等很多疑虑就自然而然消失了。”

这是大实话,但也是大废话。

不过从公关效果来看,美国大豆贸易代表团在国内的媒体见面会,称得上是大获全胜。

原本一场处于被动地位的危机公关,被美国人顺水推舟,变成了一堂鲜活的国际游戏规则“解剖课”。

它揭开了长期萦绕在不少国人心中的一团迷雾——我们缘何成了国际大豆市场上的“冤大头”;同时一定程度上还消除了国人一直迁怒于美国“操纵市场”的怨恨。

至此,国人似乎终于明白了,作为全球大豆需求第一大国,我们之所以不能参与或分享国际定价权,根源在于没有打好自己手中的“需求牌”、“数据牌”。

对于目前正群情激奋、甚至理直气壮要“争夺”国际定价权的国人而言,无异于一盆冷水当头浇下。

很多媒体的注意力就被转移到“我们为何不打自己的数据牌”的话题上,将矛头对准了相关部门;也有不少媒体指责去年国内大豆采购团声势浩大的集体采购为无知和愚昧,因为事实上他们是将采购时间、地点、数量等“商业机密”全部公布与众了……

外资集团的目的达到了,中方的国内舆论被引导到其他地方,虽然还有一些媒体揪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