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关中,长安。
时间迈入明武二年四月,长安上上下下都开始忙碌起来,不负良言一年之计在于春。
乡野四下,多的是百姓垦种。
今冬雪势不小,土地湿润的很,粗错的木犁,也比往年轻松了许多。
春来冬未去,空气之中,仍旧泛着一丝冰冷。但田野之中,努力耕种的汉子,却早早褪去了上衣。旁边的壮妇,帮着自家男人擦拭着北上的汗水,以免家中的顶梁柱在这关键时刻受了寒。
田埂旁坐着两个小孩头,时而吵嚷,时而追逐。
一老妪坐在草席上,看着两个小孙子,欣悦的继续编织手中的斗笠。旁边还有些几双草鞋,以及几个编织的孩童玩具。
这只是一块田地中的一家之状,周围漫漫田野间,散布着数之不尽的百姓人家。
亭长突然就出现在田埂的不远,朝着这一家五口而来,身后跟着两名壮小伙,各自牵着一头耕牛。
“哎~老姊啊,还在编些玩意呢!”
亭长和气的问候一句,老妪这才回头看向声音传来去,不禁面露喜色,言道:“是亭长来了啊,坐坐坐~”
话未说完,老妪便已起身,请甲长坐到草席上。
“来,喝些茶。”
老妪那木碗给甲长倒了满满一碗,甲长接过后,一饮而进,大彩一声。
随后,言道:“老姊啊,县尉和军属处的官长,特意给咱们亭分了二十头耕牛,一里两头,来帮助咱们军属垦种。这不,看看,多壮实!”
亭长指着身后的那两头耕牛,倍是欣喜。
两名小伙也冲着老妪见礼。
“哎,亭长啊,俺家老大在,不用不用,还是帮帮其他乡亲们吧。”
老妪看到那两头牛,心中也是欢喜。不过,自家有老大在,几十亩地,辛苦点也能赶上节气干完。
哪想亭长连忙摆了摆手,说道:“这是军属处给的,哪能让他们用。家里有崽,不舍得送去当兵,还想得好处。”
说完,又冷哼一声,言道:“咱们亭,十个里,二百二十五户,结果就出了六十多个壮小伙,丢人。恁那里,二十五户,就出五个。倒是恁家,四个儿子,送去了三个。军属处那边都记着呢,哪户给咱大周出力多,当然要照顾哪户。”
“哎,那三个娃犟。他爹死在了大西边,老二先去从了军。前些年,听说那些胡子又来打咱们,老三、老四也就去了。一个个都嚷着要给他爹报仇,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