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几年,跨系统的平台是一个很大的趋势。
所谓的跨系统平台,就是面对市场中诸多不同的操作系统所应运而生的一种基于虚拟机的产物。
比如奈飞。
奈飞除了要做网页版,也要做客户端。
做客户端就很麻烦了。
不同的系统,要开发出不同的客户端版本,Windows版、macOS版本、iOS版、安卓版、塞班版,还有不同的TV版、掌上机版本等等。
面向这么多的操作系统,要开发、维护这么多操作系统的客户端,就会是极大的负担。很多小公司,根本就没有能力同时运作这么多的版本。
所以科技行业里就出现了一个潮流、一个探索。
可不可以把所有的操作系统都统一起来?
解决方案,就是跨操作系统的大平台。
谁能开发出这样的一个平台,那就足以号令天下了。
软件巨头奥多比,也野心勃勃地冲了进去,靠着旗下的Flash技术,建立起了一个围绕着Flash技术的奥多比Air平台。
开发者只需要在Air平台上开发出一个版本应用,然后,就可以通过Air平台,去对接到Windows版、macOS版本、iOS版、安卓版、塞班版等等各大操作系统上了。
这对开发者来说就太友好了。
包括谷歌斥资100亿美元开发谷歌浏览器也是这样的思路。这不是做慈善,最根本的目的其实也是要围绕着谷歌浏览器,并依靠着日渐成熟的HTML5技术,去打造这样一个跨系统的应用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围绕着HTML5的浏览器应用和独立App的路线选择,之所以行业里仍然有很多人坚信HTML5的浏览器应用才代表着未来,就是基于跨系统的思考。
比如奈飞。
如果奈飞为谷歌浏览器开发出了一款奈飞的插件,就可以占领所有的操作系统了。
在Windows端,用户通过谷歌浏览器商店里的奈飞插件,可以使用奈飞的服务;在iOS端,用户通过谷歌浏览器商店里的奈飞插件,也可以使用奈飞的服务;在塞班系统上,用户也可以通过谷歌浏览器里的奈飞插件,观看奈飞的自制剧;在苹果TV里,用户也可以通过谷歌浏览器里的奈飞插件,去使用奈飞的流媒体服务。
一次开发,一个版本,就面向所有的操作系统。
这得多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