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伯启蒙……周老姨娘听了神色一怔,突然想起来一件事。
转过头问周氏,“我记得我当年离开家时,你定下的夫婿便是读书人,可是考取了功名?”
“啥功名不功名的!”周氏嫌弃的撇了撇嘴。
“就考了个童生,一辈子也没考上秀才。”
“后来科举无望,也不报那不切实际的想法。”
“就在咱榆林县那边的驿站,找个驿员的活计做了起来,一做就是几十年。”
说到此处,周氏不由得唏嘘。
如果不是宋青苑这个孙女,不但他们家不会发迹,宋老爷子这个驿员,恐怕一做就是一辈子。
现在他们宋家,已经有了两个年轻的举人。
就连宋青莲的夫婿,也是在二十来岁的年纪考中了进士,进入官场。
所以几相对比之下,宋老爷子这个童生,还真是不值钱。
“童生啊!也不错了!”
周老姨娘听了,安慰的拍了拍周氏的手。
“多少人读书一辈子,连个童生都考不上。”
“你的夫婿考上童生,又有了正式的活计,然后给家中孩子启蒙,倒是方便了。”
“指不上以后后辈中,就有那得天独厚的,能出息一二,那时才真的光宗耀祖。”
周老姨娘说完,又笑看着四郎,“大姨奶这宝贝匣子里,都是女儿家之物,就不给你了。”
“一会儿我叫你大伯父,给你挑一块好的砚台送来。”
“你可要好好读书,光耀门楣,给你祖母争口气。”
“嗯!嗯!嗯!知道了大姨奶!”四郎小鸡啄米似的点头,敷衍的应下。
好好读书,光耀门楣那种事,是他大郎哥和三哥该做的,他根本就不是这块料。
他想的吗……四郎眼珠子一转,看了看周氏,看了看宋青苑,想说的话还是憋了回去。
这时周老姨娘抬了抬手,对着一旁的江妈妈吩咐道,“去前面看看,大老爷,二老爷,三老爷他们都回没回来。”
“你去把他们各房都叫过来,就说家里来了亲戚,让他们都过来认认亲。”
“是,老夫人!”江妈妈应下,快速离去。
宋青苑,宋青茉,四郎三人,也各自回了座位,一举一动规规矩矩,未有半分逾越之处。
周老姨娘看在眼中心里暗叹,她这个妹妹把几个孩子教的不错。
于是又继续刚才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