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影响,军粮锐减,国势衰退。
若是攻下了赵国,则是天大的军功,秦国内部不少人都看到了这个战机,也都在盯着。
“羽林军如何?”
赵爽侧过了头,问道。
“依主上之意,引三千羽林归属臣下,入披甲门中,依魏国武卒之法训练,数年时光,已有所成。至于其余七千羽林,则由主上部将、亲族统属。臣看了,白露、司马寒、赵信等将,颇得其法。这一万虎军,羽翼初成。”
这一万羽林军,九千步军,一千骑军。九千步卒之中,三千武卒是重装步兵,而其余六千则是精装弓手。
典庆说完,低头看向了赵爽。
“主上也想要参与伐赵之役?”
典庆很清楚,赵爽这些年一直在建造战备,弓弩箭矢,长矛战车,便是为了获得战功。
赵爽却是一笑。
“跟李牧过招,砸多少钱进去都可能赔,我才不去触这个霉头呢!”
对于赵爽而言,要刷战功,也不要头铁去撞李牧这座大山啊!
花钱造的装备,赔了多划不来。
“江湖上、朝野中,昌平君这老家伙最近总找我麻烦。”赵爽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嘴角微微一撇,“就让他先去蹚道。”
..........................
昌平君府。
“大兄,赵爽的人最近很是活跃,已经在朝廷各处都撺掇起了伐赵之役。”
昌平君听了这话,心中一紧。
“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赵爽怕是要借此攫夺军权。”
秦王亲政之后,秦国上下都焕然一新。只有秦军之中,变化缓慢,基本上还是延续着之前的格局。
若说最大的变化,便是王翦训练的十万新军。王翦已经坐稳了大将之位,其余如李信、蒙武、王贲、辛胜等将,忠于秦王,也已经崭露头角。
只不过,军中重的是战功与资历。就算这些将领受到秦王信重,可没有战功、资历尚浅,依旧无法独当一面。更何况,王翦手下多为新军。
所以,对外征战,在秦军的序列中,论将,一些世族、外戚一方的老将依旧排在他们前面;论兵,也轮不到新军出战。
“若是对赵用兵,出战最有可能便是赵爽那方的杨端和军和我们这边的樊於期军。可要灭赵,杨端和麾下数万重甲显然不够,至少要十数万大军。赵爽若是借此,在军中扩大影响力,我们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