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代的建筑材料,最早年代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它出生在水泥还没有出现的时代,由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其实际的配比,视泥土的含沙量而定。
而苦海界也没有水泥技术,更别说钢筋了,做出现代的楼房简直是天方夜谭。
宁小凡总不能把生产线搬来吧?
就算搬来了,也没有熟练工。
而且苦海界也没电啊!
机器根本不能运转。
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这种灰浆在南北朝时期成型,原本是用糯米和三合土相融合,然后再把熬制好的浆汁放在一个容器里,再在容器里加上杨桃藤汁搅拌。
但宁小凡的仙米熬制而成的,比糯米强过百倍,杨桃藤汁也就不需要了。
别看这灰浆做法简单,可实际威力一点不弱。
这种灰浆打造的建筑,甚至连考古队的挖掘机都无可奈何,这个加固力量让众人都甚是震惊。
至于现代人们十分熟悉的名胜古迹,如故宫明长城甚至避暑山庄等,当年修筑时,都是清一色以灰浆来黏合砖石。
它们经历了数百年风雨考验,至今还是稳稳呈现在现代人面前。
……
原材料很快一一到位。
宁小凡又以砖石为根基,辅以木料,搭建了一个四层的恢弘气派的郡官府。
落成那天,半座城的居民们都来参观,啧啧称奇。
宁小凡随机选择了几人参观,大家都对这种工艺建筑十分惊叹。
直说不可能。
宁小凡趁机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
包括前一千名报名盖房的居民,只收材料费,人工费郡官府报销。
起先大家都不敢,但是看龙北岳、秦不三这些高官们都开始拆了自己的旧居建新楼房,隐宗的宿舍、武堂等等也都是照这种方式建造的,这种方式终于打动了人心。
在神洲郡优先几户建造了楼房开始私有之后,终于点燃了热情,但很快,神洲郡便宣布,名额已满,暂时没有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来持续建造楼房。
把大家憋的够呛。
经过一段时间明察暗访,宁小凡立刻派人将土地收回,前一千名,ok,你的楼房盖九层也是你自己的。但其他人不行。
所有旧居一律拆除,开始改建楼房。按照现代的拆迁制度来算,先盖好一批让人进去住,再把旧的拆掉盖新的,新的再容纳另外一批旧居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