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得了如此重任,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抖擞起精神,很快就拟订出一个粗略的军事计划。
现在是正德六年十一月中旬,朝廷先期要凑集到三百万两军费,用与前期军事开销。
这事也简单,户部腾挪了十天,总算挤出了六十万两。
然后,兵部和杨一清奏请皇帝发内驽,也就是说,让皇帝自己掏点腰包出来补上不足的部分。
这次,一向吝啬的正德倒也爽快,很干脆地从内库里拿了两百万两出来。
至于不足的部分,则让六大军镇自己先垫着,等朝廷有钱来在返还给他们。
有了钱,一声令下,六镇兵马开始集结,不断朝大同开去。
古代交通条件落后,又是千军万马出征,一天能够走上二十里路就算是好的了,尤其是辽东镇边军,按照杨一清估算,最早也得春节期间才能赶到战场,搞不好要等到开春。
所以,杨一清的计划是开春后等部队集结完毕,这才与鞑靼决战。
至于山西个军镇、卫所,则紧守城、堡,保存力。
对于这个决策,苏木深以为然。
确实,大冷天的也没办法作战。而且,鞑靼人强在马上,而明军多是步卒,秋后马肥,这个时候和敌人作战,基本没有胜算。不如拖延到明年初春,经过一个冬天之后,青黄不接,鞑靼人战马掉膘之时。
况且,军队集结也是需要时间的。
由这个作战计划来看,杨一清对于军事还是很精通的。
作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苏木名义上是皇帝的贴身秘书,这种中枢机要他自然是能够知道的。只不过,皇帝现在并没有拿他当贴身秘书看待罢了。
这段时间,苏木就在琢磨,该如何说服正德皇帝御驾亲征,自己也好随侍驾前,上战场获取战功。
不过,自从那日进言之后,苏木一直没有机会再去见正德皇帝,只能郁闷地呆在翰林院里。
家里人见苏木心情不好,也不方便询问,只小心地侍侯着。为了开解苏木,吴夫人甚至派人去将胡克己接过府来陪他。
再加上囡囡,三个子女环绕身边,苏木不觉有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忍不住叹息一声:我现在是越来越享受这种平静而温暖的家庭生活,难道我的心态也变老了吗?我才二十七岁,正是做事的年纪啊!
难得一家团圆,苏木又闲得无聊,就开始亲自教授起子女的学业。
这一教,才发现这三个儿女的性子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