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所要的诸葛笔,小店实在没有,甚是抱歉。”
听了伙计的话,黄尚点点头,走出店外。
这段时间,他更加如饥似渴的学习。
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话成真了。
而通过观察同窗,他也发现,文气并不是自己独有。
所有读书人身上或多或少都萦绕着这股力量,如张载门下,就有数人的文气不在自己之下。
只是他们都无法运用,坐拥宝山而不得入。
这也是没办法。
毕竟以《道经》为基础,绝世天赋以启发,还要天材地宝为推动,这些条件太过苛刻。
所幸自己以文为武,已经走出一条此世独一无二的道路。
独一无二确实牛逼,但也有不方便的地方。
他在武器上被难住了。
普通的毛笔,根本无法承载他的文气。
许峰于此道上不通,他只能自己想办法。
在请教了不少同窗后,黄尚得到了一个推荐——
诸葛笔。
诸葛笔后世出名,得苏轼夸赞极多。
那时苏轼遭到贬谪岭南,好不容易回到了京师,用到诸葛笔,惊叹不已。
注意,诸葛笔不是诸葛亮发明的,而是南唐制笔高手诸葛氏的。
传到现在,有宣州诸葛高善制笔。
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
黄尚要的,就是诸葛高亲手制作的诸葛笔。
谈不上什么灵物,矮子里拔尖,应该够现阶段的需求了。
可惜读书人太多,笔墨纸砚那是最抢手的货。
别说诸葛高亲手制作的笔,即便是诸葛氏其他人所制,都不是黄尚这种平民能够买到的。
供不应求。
“该回乡考解试了。”
黄尚叹了口气,下定决心。
有许悦买画的五十贯钱,黄尚并不缺钱,但大宋之中,地位要靠功名得来。
自从开启文气修炼后,他耳聪目明,神清气爽,思考效率提高了整整一倍。
张载已经离开,但从同窗中,也能学到知识。
关学的精髓,已经被掌握得七七八八。
区区解试,是没有问题的。
而考试的过程中,也是积蓄文气的过程。
读书人的修炼之路,就是这样的朴实无华,且枯燥。
回到家前,黄尚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