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惠书屋>其它小说>唐朝工科生写的乱七八糟> 第七十六章 目瞪狗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六章 目瞪狗呆 (1 / 3)

汉阳皮草码头,这个专用码头设置时间不久,不过两年光景,已经成为转运长安然后出关陇右至敦煌的重要。

这里不仅仅拥有大量的北方皮草,诸如鹿皮、熊皮、狼皮、貂皮之类,更有千里石塘运来的犀牛皮、鲸须、鲸皮、水牛皮等南海特产。

其中熊皮是敦煌方面配发给军官的高级保暖物资,由敦煌宫出面采买,交易记录都是内府掌握。而犀牛皮和水牛皮,属于鞣制好的半成品,拿到敦煌之后,再由敦煌的皮匠直接加工缝制,做成不同等级的皮甲,专门为了适应西域特殊天气的作战。

尤其是西军,当初占据碛南的时候,曾经剿匪遭遇过波斯的王属近卫军,号称“死亡军团”。

当然军团肯定是谈不上,因为波斯大半国土沦陷,人口稠密区尽数陷落,“死亡军团”早就投降的投降流窜的流窜,其中就有跑到西域诸国为非作歹给人做杀手混口饭吃的。

治安战就是这样,考虑的不是歼灭眼中的所有生命。唐军小股部队哪怕装备再怎么精良,偶尔落单,便遭遇毒手。最后不得不让安菩的骑兵承担了大量的“警察”职能,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治安官”诞生的缘故。

而“治安官”因为作战对象不成建制,又具备专业军人的素质,几番摸索之后,才选择了皮甲,而不是重甲、板甲或者扎甲轻甲之类。

至于对付游牧部落,轻甲布甲甚至无甲都可以,战斗接触极快,结束也快。基本都是骑兵一个冲锋的事情,反倒是要比对付穷凶极恶的“悍匪”要容易轻松的多。

又因为西域光复不久,人心未定,所以本地是禁绝甲具生产,但凡能制作甲胄的工人匠人,尽数迁往敦煌。整个西域,以皮甲为例,只是甲具材料的出口地,而不是生产地。

所有的西域甲具,都是从关内进口。而具备大批量生产半成品的地方,目前只有两个半,武汉和长安各算一个,洛阳算半个。半成品终究不算成品,所以按照律例,没有任何问题。

不管是政策还是说市场,武汉的皮革市场逐渐压过长安,是不争的事实。从贞观十五年开始,沔州产的半成品,早就占据了关内道的大部分市场。除了内府采买之外,兵部的采购同样是相当大的一部分。毕竟,也不仅仅只有西域才要用到皮甲,比如福州、建州等地,为了打击海贼及越地獠人的反派,皮甲需求量最少也是两个军府。

贞观年的府兵制还没有败坏,所谓虎死威风在,更何况别说李董这头如日中天的霸主级猛虎,连老董事长这头要死要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