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惠书屋>其它小说>唐朝工科生女主角有几个> 第七十章 战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章 战栗 (1 / 3)

从技术角度上来说,贞观朝发展到现在,进行全球远洋探险的条件基本成熟。但动力相当的薄弱,尤其是唐朝距离贵金属易开采的高产地区,是相对遥远的。不管是体型硕大的犎牛,还是说玉米、番薯之类的农作物,意义都不大,回报率低到令人发指。

和精耕细作以及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比起来,所谓的美洲“高产作物”,就是聊胜于无的垃圾。

都是作为抵抗灾害的抗风险粮食,与其远洋追求番薯、土豆,本土所产的芋头同样能够达到要求。

然而贾思勰的理论终究鲜有小农真正去施行,还是那句话,屁股决定脑袋。在真正遭遇灾害之前,普通小农是不可能真的去浪费本就不多的耕地,去防备还未发生的灾年。

再者,政府部门的地方官僚也好,还是说地方的“乡贤”也罢,因为粮食税赋的客观存在,同样也不可能让农民去种什么抵御灾年的作物。

芋头作为杂粮,即便按照百分之五十的税赋来计算,到手也无太大意义。劝课农桑的考绩,可从来不是说让农民种杂粮。

再者,相较这些块茎粮食,谷物类主粮的耐储存能力强到爆棚。哪怕是在剑南这种常年潮湿的地方,通过特殊的仓库架设,照样可以让稻米存放三年依旧可以食用。

张德为沔州长史的时候,针对獠寨的特殊地理环境,就设计过一种底部悬空的圆柱体尖顶谷仓,獠寨能够把粮食存下来,乃至最后“化獠为汉”缴纳粮税,也是得益于这种新型仓储手段。

所以现实条件上来讲,唐朝地方势力即便愿意冒险,其距离也不会太远。因为远方的世界太过贫瘠,若非政治上军事上有特殊意义,西域和河中都没有开拓的意愿。

但凡一个“开疆拓土”的帝王,从来不是为了“开疆拓土”而“开疆拓土”。首先是要达成某种政治或者军事上的目的,随后才会通过文化宣传,来包装这种行为,总结起来,就变成了四个字:开疆拓土。

其赋予的意义都是在四个字背后,倘若哪个王朝或者哪个帝王,只是以“开疆拓土”本身来洋洋自得,那必定是个弱鸡王朝,又或者是个虚弱病态的帝王。

在这个时代,要让家犬们化身野狗,方法不算太多,大抵上只有一个,家犬被主人用鞭子抽着赶出家门,流浪在外的家犬,为了求存求活,自然而然地变成了野狗。

上至帝王,下至小农,大抵上都是如此。

张德把武汉的家犬们往外赶,苏州杭州的地方世家们也把家犬们往外赶,洛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